大美宁津

    11月21日,山东作协会员、德州市作协全委委员、德州市写作学会副会长、德州市电影艺术家协会理事张贵彬应邀到我县采风。参观过程中感慨颇多,遂精心创作《大美宁津》,现予以刊发,以馈读者。
    宁津,齐鲁燕赵文化交汇之地,慷慨悲歌的壮士情怀,与温良敦厚的孔孟之道,共同濡染着这方水土。其文化特色,兼收并蓄,纷繁多姿;其人文特质,既有人伦道义的底色,又有进取不拘的锐气。“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气势恢宏壮丽,仿佛人文荟萃的艺术殿堂,带着悠远的历史气脉,浓稠的现代气息,让古今在此对接,让传统与现代在此融汇。
    从一只“陶楼”感知这方水土的厚朴,神思浮游里,仿佛看见远古的人类,如何从茹毛饮血的蛮荒,走到水煮饭香的耕织,从长夜漫长的蒙昧,走到晨曦初绽的文明,伴着陶的一路演变,跨过五音繁会的青铜时代,走到大风高歌的汉。
    在杂技文博馆,玲珑奇巧的道具,出神入化的雕塑,琳琅满目的荣誉,瞬间会把人带入光影声色的舞台,柔与刚,力与美的统一,让人在雷鸣电闪的想象里,感知身心所蕴含的巨大潜能,以及无限的创造力。
    从没想到,蟋蟀,这北方田间微末的小虫,也会在文博馆里占尽风情。宁津蟋蟀,缘于独有的地理风物,牙尖齿利,体姿勇健,在蟋蟀界雄霸一方。此民间文化形式,历经有识之士的开掘和整合,已成为规模庞大的文化产业。
    郭澄清是宁津的本土作家,风靡一时的《大刀记》,其生活基础和创作过程,都来自这方乡土的哺育和善待。这部体式宏大的抗战名著,以其激烈的爱国情怀,忠于现实生活的地域特色,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亲切可感的典型人物,展现了特定环境下的鲁北人,其性格特质中的爱与憎,血性与柔情,承受和抗争。
    山花民间剪纸,是宁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群像里的一颗明珠,是民间艺术的奇葩,是一张精致的宁津名片。其剪纸艺术,民俗特色和大雅文化兼而有之,并汲取国画的艺术精髓,让写意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在表现力上有了另一番神韵,小到简明的瑞符,中到风清月白的挂轴,大到物类繁奢的十几米长卷,皆叹为观止。
    宁津书画界名家荟萃、人才辈出,源深博厚的文化底蕴,清心自持、宽仁包容的艺术氛围,与时俱进、锲而不舍的百业振举,为艺术繁荣和创作提供了展示平台和创作源泉。徜徉于美术馆,驻足于一轴画,一幅字,在心旌摇曳的吟赏里,沉浸于墨韵流溢的黑白世界,陶然忘归。
    在这蜚声中外的“中国桌椅之乡”,一桌一椅一床一几,无不糅合了实用和艺术审美的双重需求,它们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是随物赋形的宝器,有着木雕艺术炫然丰姿的美妙,其独到的木器工艺,环保绿居的板材质地,匠心深蕴的木雕纹饰,给人以美的欣悦和精神的升华。“长官包子、大柳面、保店驴肉”,系宁津美食中的三大名吃。其共同特点是:传承久远历百年而不衰,人文典故富含民间传奇色彩,形色味的完美统一。长官包子十八褶,宛若雏菊羞绽。大柳面,状如弓弦,金丝缠碗。保店驴肉,霞色飞彩,纹理如花。别说吃,看着,就美不胜收。
    宁津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华蟋蟀第一县”,“中国五金机械产业城”,“中国实木家具之乡”,杂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处不在的文化风景,辉光灿烂的文化产业,方兴未艾的民间艺术,让人感受着这片天地的丰腴博厚,文化之大美。
    从民间土壤的培植,到根深叶茂的葱茏,从文化主管的行政引导,到化虚为实的文化产业,一群富有使命感的文化人,用高度的文化自觉,敢为人先的文化担当,超拔洞明的文化视角,让一脉文化的清流,在汇纳和疏导里,渐呈江河奔泻之势。
    可贵的是,他们总能以敏锐的捕捉,淡泊持守的耕耘,在不同的层面上打磨出新的文化亮点。譬如:——古树。
    古树是遗世独立的强者,是世事洞明的智者,是感天应地的仙者,只有心怀大美、虔诚,心向大光的人,才能在朝圣般的聆听里,读懂斗转星移、世情百态。
    与“杨抱槐”对视,牵连而起的情感涟漪,是亲情、人伦和道义,是生命的呵护和接力,是天地至诚和温良仁孝的教化。
    它是四季摊撒的经卷,有着良言入耳的劝诫;它是坐化皈依的菩提,有着神明的暗谕;它是混沌开启的灯塔,有着心性趋引的指向。
    黧黑皲裂的老皮,这时间的褶皱,总能把人带向渺远的怀想。平原上多少事物,在它翠华如盖的垂荫下,伴着光斑明灭起起伏伏。翘拔高挑的几个疏枝,在看似枯败的表象下,其实还有着跳动的春心,熏风一吹,就是杨堆青烟,十里槐香。
    两棵汉代酸枣,树干粗放傲挺,如巨臂高擎,苍龙吞珠,又如旋风骤起,平步冲天。两树同气连枝,相看不厌。树无粗干,通体细枝。也许,它们就是用这样微薄的采撷,寡淡的摄取,吸日月精华,养天地灵气。
    摘颗酸枣置于掌心,这润红如珠的子实,带着流水千年的温热,把铺张扬厉的汉赋,峨冠博带的汉服,天人合一的道学,大一统的儒术,都在倾心的一瞥,惊艳的一触里,瞬间变得鲜活质感,满眼都是汉韵遗风。
    在柴胡店,立于苍荫蔽日的龙槐下,会感到生命的谦卑,它空心朽腐的躯干,与枝繁叶茂的浩大生机相映成趣。仿佛一种象征、寓意、暗示,更多生命的断想,在心物交感的对接里,变得清晰、明澈、睿智。
    也许,一棵被岁月掏空的树,就是一尊空心的佛,历经风雨剥蚀,修持解脱,渐次放下诸多红尘的贪恋,只剩下无为逍遥的自在,在四季轮回的迎送里,抽芽吐绿,成一派虚怀若谷的造化。
    宁津,古属鬲国,黄河龙脊,状如弓弦,天造地设的丰饶,胎孕了太多古树,它们曾佳木参天,历经沧海桑田人世变迁,部分仍珍存至今,仿佛上苍特别的眷顾和厚爱,星子样散落在这片蒸腾的热土上。“汉槐”、“唐槐”、“明桑”、“清枣”、“苦楝树”、“八棵杨”……不胜枚举,作为古树文化,它们带着特定的民俗心理、精神寄托、民间传说,成为乡村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大美宁津,在文化,亦在文化建设者的胸襟品味。一只蟋蟀能化羽成蝶,成就一个产业;一件家具,能在艺术的孵化器上飞升,走向世界。试想,他们连包子都能捏出十八菊花褶的俊俏,还有什么不能在他们手上,弄出大美、大天地、大境界。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