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湖脱险记

□张子亭
    张清湖同志东光县杏行村人,抗战时期曾任县财科科长,后因年老体弱,转入教育部门。 1949年春任宁津县道口区完小校长。
血泊中逢生
1941年夏天,正是抗战最残酷的阶段,敌人实行“三光”政策,到处烧、杀、抢、掠。人们为了活命,都舍家抛业,扶老携幼,到处藏躲。龙潭洼既不靠道、又有几片松树坟场、凹凸不平的草甸子,还错综复杂地散布着许多红荆墩,是个自然的避难所。所以附近村子的人们多到这儿来隐蔽。后被敌人侦知。一天下午,五六个据点的日伪军从四面团团围起龙潭北大洼来,张清湖和他的助手也在里面。 3时许,敌人四面架起机枪,狼嚎鬼叫地喊:“交出八猴子的不杀,不交,统统地枪毙! ”人们鸦雀无声。
    这时,清湖同志和一些群众趴在一座大坟旁边。他想:自首吧,还有的工作没布置下去,文件还在自己的手里,转移不出去。要不就连累群众,二者必居其一,并且刻不容缓。于是,他先把文件埋好,告诉助手,决定自首,解救群众,免遭惨杀。结果,周围的群众都不同意。一位老大爷着急地说,别上当!这是阴谋,你自首了,他说还有八路军,最后还是杀光为止。听说别处有的同志自首了,可是敌人不信,不但没救了群众,倒给群众扣了“私通八路”的帽子,把整个村子都烧光、杀光、一抢而光了。
    突然,北面几声枪响之后,机枪便扫射过来。一下子乱了营,人死了不少。人们蜂拥地向南跑,南边又是机枪扫射,又死了许多人。人们更慌了,便东西乱跑乱窜起来。结果,四面机枪都吼叫起未,那些无辜善良的群众都含恨倒在了血泊之中。当时惨状,简直目不忍视,耳不忍闻。
    张清湖同志和他的助手对于群众的乱跑乱窜喊叫不住,拉拽不能,只能趴在一个大坟旁边隐藏着,眼睁睁地看着亲密的同胞们倒下去,悲愤透了。
    直到太阳将落,机枪才停下来,敌人还怕杀不光,又四面围圈上来,用刺刀乱挑还没死的人。清湖同志为了保存自己,就爬着钻到了一墩红荆棵下的死人堆里,用四五个尸体盖住身子,让死人的血尽量留在自己身上,他的助手,也在别处照样隐蔽起来。
    几个鬼子和伪军,端着刺刀过来了。将清湖身上的死尸,一刺刀挑下去,接着又挑下一个,露出他涂满污垢的后脊。清湖同志趴着一动不动,敌人见他浑身是血,认为他已经死了,没用刺刀挑,踢了他一脚就走了。
    敌人走了,天也黑了。清湖同志和他的助手凑在一起,站起身来,擦干身上的血迹,挺起胸膛,昂首阔步奔向东方,又去开始新的斗争了。
意外的意外
    1942年秋天,抗日斗争到了相持阶段,日寇气焰开始由盛入衰,抗战工作由秘密也转入公开了。
    有一次,张清湖同志和他的警卫员白天转移。他们背着文件包,腰里掖着短枪,步行前进。跨过一条东西河沟,刚迈上沟沿,蓦地往东一看,在不到50米的沟底里,陷住一辆敌人的汽车。有五六个鬼子和十多个伪军,正使劲地在那里挖泥,横斜着往他们走的这条道上拉汽车。这一突如其来的意外遭遇,逼着他们立即对付:打吧,敌我悬殊,地形不利;退吧,大白天,目标明显,距离太近。他们急中生智,决定干脆来个意外对意外。清湖同志一使眼色,两人毫不迟疑,不动声色地从汽车旁走过去。敌人只顾拉车,可能没想到,连看也没看他们。
    清湖同志和警卫员跨过沟后,道两旁是一片玉米地和高梁地,能遮住人了。他俩暗中加快脚步,脚尖着地,悄悄地跑起来。约出去2里之遥,距前村仅有1里远了,敌人这才醒悟过来,开始喊:“追! ”可是,愚蠢的敌人醒盹太慢,行动已经晚了。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