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合的人们 第 二 章 :勤 奋

■ 刘德生
第 二 章 :勤 奋
    县委办公室是县委的综合部门,既要参加政务,又要管理事务;既要对内,又要对外;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在县委办公室工作的同志,之所以能够较好地完成党所赋予的任务,正是因为他们发扬了党的发愤图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具有诸多方面的可贵之处。
    一曰:自强不息、勤奋好学。办公室的工作要求大家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高的适应能力。而当时的绝大多数同志只有小学、中学文化程度。为解决这个矛盾,大家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尽上了最大努力。那时,人们的工资尽管很低,生活很拮据,但还是节衣缩食,尽量省出一些钱来订报刊、买书籍;人们的工作尽管很忙,但还是尽量挤出一些时间来学习。同志们的桌案上、床头边、橱子里,放着一叠叠的报刊,摆着一摞摞书籍,大都是自己花钱购买的。天刚蒙蒙亮,人们就起床,或集体学、或自学,学得特别认真;夜深人静了,人们不在灯光下学习上一阵子,就不肯睡去。同志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面逐渐拓宽,进步很快。
    二曰: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办公室的任务是繁重的,在办公室工作的同志是辛苦的。他们在工作中,只有认真负责,没有潦草从事;只有迎难而进,没有畏难退缩。他们一年到头,从来没有过星期日,即使重大节日也很少休息,总是日以继夜、夜以续日地工作着、忙碌着。从事文字的同志,他们的任务之重是可想而知的。这些同志,除了几位主任以外,有王智广、盖文兴、钱忠杰、吕德录、李本清、刘俊良、李玉璞、王贵智、王清溪、李学瑞、刘河江,早一些时候,还有王炳华、李殿圣、庞克生等同志。这些同志,在完成撰写公文的前提下,因受革命事业心、责任感所驱使,还积极从事业余写作,新闻、通讯之类的报道,小说、杂文之类的文学作品,经常见诸报端、刊物,约有数百篇之多。他们绞尽脑汁伏案挥笔,“挑灯夜战”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日灿室明词如海,夜阑人静句似潮。同志们撰写的许多文稿都是在灯光下写成的,档案科、收发室、打字室的王清溪、孙殿起、于宝停等同志,为了完成文件的打印、装订、分发入档工作,也时常通宵达旦,彻夜不眠,辛苦极了!
    这里,还要提一提机要交通班的同志们,他们有:李春生、毕汝和、杜泽治、刘九庆、苏玉智、赵树望、靳巨元、李炳恒、李志君、贾洪魁;最初,还有张尚文、王之禄、刘书芬、常刚胜等。他们除承担机关公务外,主要是负责县委与各区(社)之间的文件传递任务。当时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这些同志轮流循环,日日出发,当天来回,遇有紧急任务,晚上还要加班出发,从不在外留宿。夏天他们顶着如火似焰,冬天他们冒着呼啸凛冽刺骨的朔风,谁也不喊一声累,不叫一声苦。就是遇上黑云压顶、大雨滂沱,或者大雪纷飞的恶劣天气,也是照常步行出发、赶路、回归,毫不动摇。去沧州送机密文件,因交通工具缺乏,多数时间也是骑自行车去桑园赶火车,有时遇雨雪天气因路面泥泞只好步行100余里。他们奔波在坑坑洼洼的土公路和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上,一日行程一百多里。历史上,禹王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成为美谈,对通讯班的同志们来说,出发的时候经常路过家门,何止“三过其门而不入”呢!
    三曰:严肃认真、精益求精。这是办公室全体同志的共同特点。负责文字工作的同志深思苦虑,精心构思,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认真修改,竭尽全力地撰写好文稿,唯恐质量不过关。有些时间性不是很紧的文字材料,同志之间,你写的请我改,我写的请你改,与其说是哪位同志之作,倒不如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负责文件打印、校对、收发、档案工作的同志,认真负责,从不马马虎虎,唯恐出现半点纰漏,给工作造成损失。负责信访工作的谢书堂等同志,认真查处每一件案件,做到了“条条有交代,件件有落实”,唯恐让来信访的群众感到失望。从事其他具体工作的同志,他们那种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也是值得称道的。 (待续)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