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李村的明桑树

■ 高迎春
    在大鱼李村后枣树林之内,有一棵胸围三米五的古桑树,生长了多少年,谁也说不上来。村里人说明代永乐二年,老祖宗选择在此落脚时,这里有一片桑林。前些年还有好几棵呢,如今只剩下这一棵了。因此,我们可以称呼这棵古桑树为明代古桑。传说乾隆年间,有一个蓝面妖怪,贪吃这棵桑葚树上甜甜的桑葚,霸占了这棵古桑树。每逢桑葚成熟,如果有人来采摘桑葚,蓝面妖怪就从桑树干中伸出头来,吓得人们再也不敢吃这棵树上的桑葚了。村里人只好请来法师做法,驱赶蓝面妖怪。法师在桑树周围画好八卦阵,点起黄表,挥舞镇妖宝剑,向桑树干砍去,只听一声怪叫,宝剑落处渗出又腥又臭的血。但见一股黑烟,直冲天际。从此,蓝面妖怪再也没有出现,被法师用宝剑砍过的桑树枝干,渐渐地枯萎了。所以直到如今,桑树东南方向的枝干还这样枯干着。
    在我国北魏至北周时期,分给男子桑田20亩,规定至少要种桑树50棵,枣树5棵,榆树三棵。可见,从那个年代,种桑树、枣树、榆树,是作为法制定下来的。桑叶可以养蚕、可以食用;桑葚可以鲜食,可以晒干作为余粮贮存,可以酿酒,可以酿醋;桑木可以制作各种家具、器具;桑枝可以编筐,可以编门;桑树皮可以造纸,可以入药,由此可见,桑树通身是宝。据《战国策》讲述:战国时,苏秦游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武安君,受以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两,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使山东六国相亲,以解散关中连横事秦,以抑强秦。而苏秦本人特穷,家在穷巷,其门仅由桑条柔曲编成。后来,人们以“桑户”来比喻居家贫困的人。三国时期,曹操率领三军经过新郑县,一时被粮草所困,县令杨沛得知之后,号召百姓将贮存的桑葚献出来,以充当军粮,从而缓解了曹操断粮之急。曹操感激杨沛,从此委以重任。所以,用桑葚来救饥荒,古来有之。
    桑葚果色,有黑紫,银白两种,仿佛一文一武,所以《本草纲目》里李时珍把桑葚叫做“文武实”。他告诉人们,把桑葚晒干,制成蜜丸,可以解救饥饿,镇魂安神。常食可以耳聪目明,延年益寿。古代人做桑葚酒,是将桑葚榨汁,放入锅内熬煮;其后放入蜂蜜、酥油、生姜,慢火煮。大鱼李的这棵明代桑树,离地一米以上,分为三股,树冠遮天,蔚为壮观。这棵巨大的桑葚树,结的是白色桑葚。一年又一年,白白的桑葚又大又甜,村里人都是吃着这棵树上的桑葚长大的。据《宁津县志》记载:宁津境内,建国初期无有成片种植。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县园艺场曾种植80亩桑园,后来种植梨树,将桑树全部刨掉。宁津县桑树,主要分布在张大庄、长官、城关镇等乡镇,大约有一万多棵。大鱼李这棵明代古桑树,《宁津县志》里无有记载,甚为可惜。鲁北平原,无有名山大川,无有天然名泉,现在尚存的千年古树,就显得颇为珍贵,也是地域之内的人文景观。因此,保护好这些古树,尤为重要。宁津县沿着古黄河大堤,有许多知名古树,串连起来,就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古人种桑树,桑育蚕,蚕吐丝,丝织锦,锦富民。所以中国寓意桑树为“母爱”。宋代诗人王安石曾将桑树写入诗中:“柔桑采尽绿荫稀,芦箔茧成密茧肥。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这一首诗,表达出王安石对桑农的关注,其中的悲悯情怀,令人感慨动容。大鱼李古桑树,历经岁月沧桑,见证着李姓子孙兴衰与繁荣。这棵古桑树,是宁津县境内,仅存的一棵最粗的桑树。有可能也是德州境内最粗的古桑树。因此,增强保护措施,防止人为损坏,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