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宁津建杂技文化公园展杂技魅力

本报宁津讯 不久前,在文化部公布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以杂技表演赢得广泛声誉的宁津县榜上有名。

目前,宁津杂技团及民间团体近百个,一年演出近万场次,宁津杂技团还多次应邀赴韩国、泰国、沙特、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

在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的杂技文博馆内,陈列着数百件与杂技有关的文物,有渤海军区同乐武术马戏团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一线的通行证,有杂技艺人使用过的道具,更有徒手走钢丝横穿黄河第一人杨云用过的椅子及钢丝,这些文物令人感叹宁津杂技名不虚传。

据介绍,宁津杂技历史源远流长,据考,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在民间广为流传。唐宋元等朝,宁津杂技都有很大发展,至明代进入兴盛时期。多年从事宁津杂技研究的杨承田说:“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大摆72道皇会,宁津县野竹李村‘艺人张’顶竹杆过城门位列皇会之首,成为当时名扬紫禁城、声震杂技界的风云人物。清朝末年,野竹李村的杂技活动曾出现过一段全盛时期。当时,这个不足百十户的小村,能出百十个‘大把式’和六十多付‘挑子’。”

据了解,宁津县于1956年成立了县杂技团。1959年又组建了山东省当时唯一一所县级杂技专业学校,改变了过去以家庭和亲戚为单位的传承方式。宁津县先后为全国各级杂技艺术演出团体培养输送了2000余名杂技艺术人才,这些学员中有50余名参加过出国演出,有20多人曾获国内外杂技比赛大奖。2008年,刘家门第四代传人刘俊昌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津杂技传承人。

现在,宁津县每年拨付20万元资金用于传承发展杂技艺术。投入2.8亿元的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落成,杂技文博馆建成免费开放,先后接待参观者5万多人次。另外,投资5亿元的康宁湖杂技文化主题公园也已竣工,成为又一处公益性杂技文化展示平台,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感受杂技艺术的魅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