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时集镇现代农业再迈新步伐

    “原来种地是靠天吃饭,现在咱有这完备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技术专家的指导,年年都有好收成。”2月19日,记者走进宁津县时集镇杨西川社区采访,村民杨玉良高兴地说。
    2013年以来,时集镇牢牢把握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农民改变种植习惯,上马了一系列现代农业项目,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加快了全镇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社会资本“非转农”
    发展现代农业,时集镇坚持多元化投资机制,把吸引大企业、大集团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的中心工作,促进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生产。成功引进了天津杜世达建筑装饰有限公司,建设现代化杏鲍菇生产基地近200亩, 2013年投资8000万元兴建二期工程,目前基地已达日产15吨杏鲍菇的能力,成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规模化养殖的典范。同时又引进了润丰家庭农场项目,流转土地560亩,大力发展现代温室有机蔬菜、特色果蔬种植、畜禽养殖等立体化种养项目,已成为集采摘、垂钓、餐饮、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乡村游精品项目。
黄土地变身“绿银行”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突出发展“林木经济”,引导农民发展苗木种植,植下“绿色银行”。在杨西川村,有近400亩土地用于金叶榆、白蜡等精品苗木种植,还在全市率先引进了美国红枫繁育项目,亩均提高效益近5000元。截至目前,全镇已发展苗木种植近千亩,涌现出杨西川苗木基地、臧庄苗木园、王庄垂柳基地等6个苗木基地,受益农民达800户,年人均增收3000元。与此同时,经济林、速生林等种植热潮进一步高涨,每年新增绿化面积近1000亩,村民们笑谈家家都有了“绿色存折”。
农业生产链条化
    全面加大涉农企业的培植力度,促进其快速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链条农业。豪康制粉、鑫达制粉等龙头企业有效带动了全镇2万亩优质小麦种植。豪康制粉还计划上马5条方便面生产线,进一步拉伸农产品深加工链条。同时,借助山东绿泰生态园,利用杏鲍菇培养基废料、农作物废料,准备上马有机肥料厂,产品可用于家庭农场生产,打造一条农业循环经济链。目前绿泰生态园年可产生培养基废料2万吨,能够满足有机肥料厂的回收生产,最大限度地实现绿泰生态园和家庭农场的融合发展。
单耕独作变集约经营
    积极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合作社、种养大户流转,提升农业规模经营的优势。2013年以来,全镇共新增各类合作社7个,全镇近2700户农民加入了合作社,流转土地达3000余亩,2000余农民实现了土地租金与打工收入的双丰收。在时集镇前仓村,全村80%以上的土地纳入合作社集中经营,前仓及周边村庄50岁以下村民都到绿泰公司打工,50岁以上的到家庭农场打工,年可人均增收5000多元。
    目前全镇拥有100亩以上耕地经营权的合作社、企业法人、自然人已达30余个,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
    □本报记者 李静 本报通讯员 王猛 王洪治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