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法院创新便民举措获百姓“点赞”

□曹希增
    我县法院为加强基层法庭建设,充分发挥司法公正和提升司法公信的“窗口”作用,不断创新便民、利民举措。通过创建“亲情沟通室”调解婚姻家庭纠纷,开通“小朱热线”建立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以及建立普法教育基地做好法律延伸服务等做法,逐渐把法庭打造成为司法为民的“前沿阵地”。因为接地气、惠民生,而得到群众的认可,被百姓“点赞”。
“亲情沟通室”,真情化解矛盾
    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到80%。我县法院作为最基层的派出法庭,服务对象就是普通农村老百姓,审理的案件大部分也是婚姻家庭案件。如何做到在审理中维护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成为法庭的主要职责。
    我县法院从细节处着手,创建“亲情沟通室”,室内摆放沙发、茶几、书橱等居家家具,电视播放由法院制作的家庭美德教育宣传片,墙壁张贴传统美德漫画。为当事人营造出温馨、和睦的氛围,通过改善沟通环境,淡化冲突矛盾,转换交流方式,消除当事人之间的视觉隔阂,使双方能够以心平气和的态度进行沟通交流,促进矛盾的化解。
    “亲情沟通室”改变了婚姻家庭案件的办案模式,不仅使当事人对法官的热情和工作作风产生认同感,而且会使当事人感到法官的确在为其解决问题。有了这样一个基础,当事人会感到法庭气氛的宽松,更容易接受用调解这一和平方式去化解矛盾,很多案件在诉前、庭前就得到了解决。自2014年创建以来,我县法院利用“亲情沟通室”在诉前直接化解矛盾的案件多达800余件,庭前调解案件520余件,有效提高了调解率,维护了社会稳定。
    “小朱热线”,二十四小时的法律顾问
    我县法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通过开通“小朱热线”,为当地群众提供便捷、快速的法律服务,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我县法院利用乡村“赶集”人群集中的便利,定期组织优秀法官在集市中“搭台唱戏”,发放宣传单、便民联系卡,现场解答法律疑问。对群众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解、有疑必释。同时全天候为群众开通电话咨询服务,每名法官年均电话咨询达到2000人次,年轻朱法官的手机咨询电话,也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小朱热线”。
    普法教育基地,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农村青少年心理教育、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仅仅依靠学校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如何正确引导、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我县法院也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我县法院注重法律延伸服务,充分利用“阳光心理工作室”作用,打造“一剧、一庭、一室、一课”的“四个一”进校园工程,利用法庭的区位优势,建立400平米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基地内安装多媒体,布置法律篇、心理篇、生活篇等青少年成长展区,每周六作为基地的开放日,引导学生参观学习、模拟开庭。截止目前,我县法院先后指导学生模拟开庭20多次,接待60余批次普法基地参观。我县法院以此为基地开展的普法教育活动引来各方赞誉,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
    我县法院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不断积极探索便民举措,充分发挥法庭作为司法为民的“前沿阵地”作用,改进工作作风,着力培养群众感情。从细节入手,抓便民、利民、为民举措,获百姓认可。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